一种美食,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历史积淀和生动体现;一种美食,更是人们舌尖上的一种记忆,蕴藏着我们味蕾上的乡愁。就像汝州的八大碗。
汝州的八大碗,这种富含传统而且寓意吉祥的美食,更是在汝州人的味蕾上和记忆中活色生香地得以体现。
应该是这样的。老酥肉、海带菜、扣碗排骨、红条子肉、丸子汤,荷叶粉蒸肉、八宝饭……这样的美食,是中国的味道、是故乡的味道、是家的味道。这种味道甚至锁定了我们的饮食意趣,预制了我们对中国古代餐饮文化的理解。
似乎只有在青砖黛瓦的背景之下,八大碗与八仙桌椅才是协调的,八大碗与汝瓷餐具才是合适的;一场聚会才有着有落,有根有基;或者一顿饕餮才秀色可餐,活色生香。
这种神投气合的美食意趣,如梦似幻,非雾非花,惹人遐想。
是这样的,这里青砖黛瓦,故景如旧,孤窗漏影,砖瓦纵横,让老饕们感觉时光很慢。
这种慢,是等待美食从新鲜生疏到美味金黄;这种慢,是静坐庭院发发呆什么都不用想;这种慢,是远离喧嚣的田园风光。
这里的一切,仿佛让时光倒流。觥筹交错,推杯换盏,那些似是故人,都在赶赴一场流光盛宴。
但凡好的美食品牌,都有其独特的灵魂。
传统的八大碗主要包括:四荤、四素。四个荤菜基本都以猪肉为主,分别为蒸肘、酥肉、扣肉、方肉。四素则一般选料为萝卜、豆腐等。但随着人们的不断创新,八大碗早已不止这几种,但传统的基本特点保持不变,那就是荤菜肥而不腻,素菜味美不寡淡,让人回味无穷。
不过,要在家里吃上一顿八大碗可不容易,从最初食材的准备到上桌,要用很长时间,许多菜肴制作工艺繁杂,一般都要提前一两天开始准备,所以,甩开腮帮子吃八大碗的时候,惊艳感满满,仪式感十足。
不同于别的食物,八大碗能让所有人在同一碗翻滚的热浪里找到各自的心头好。
经过各种刀法的加工,各种煮、蒸,色泽诱人、肥而不腻的八大碗“千呼万唤始出来”。看着满满一大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,让人再也抑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,一个不小心就吃撑了。
提起八大碗,尽管如今的年轻人大多无从知晓,而对于中年乃至老年的汝州人来讲,八大碗也已渐渐成为脑海中的斑驳记忆。散落在城市里的这份味道,或许已经被好多人遗忘,在知晓这些味道的人们心中,或许任何的美食都无法替代。
在汝州美食圈,拓荒者需要成本和勇气,而各类餐饮类经过细化,已各拥有自己的消费群体,汝州的八大碗以传统和怀旧为突破口横空出世,已经开拓出属于自己新的蓝海。
喜欢的总是喜欢,记忆从不会被抹去,这份味道尽管也随着时间而改良变化,但老汝州人抹不去的记忆,会让人找遍整个城市的角落去品尝。
“一缕汝州味,地道八大碗”。这里的每一道菜,都是一场聚会的理由,都是一份炽热的真情。
作者:李晓伟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,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,汝州市作家协会主席,资深媒体人。
先后在汝州、郑州、北京等媒体任编辑、记者等。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、诗歌、散文、通讯、报告文学等各类作品千万余字。
已出版散文集《渐行渐远》、小说《涮三国》两部作品,新闻评论集《话里有话》、散文集《汝风雅颂》《浅斟低唱》正在结集出版。